

“今年計劃提交兩件提案,分別是建議設立科學企業家智庫和高價值專利重點保護名錄?!笔≌f十二屆五次會議開幕在即,省政協委員、省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合會副會長郝傳鑫每天都會打開“數字政協”平臺。
最近,他在線上進行會議報名,這兩天正緊鑼密鼓地準備提交提案?!奥穆氃絹碓椒奖懔?!”郝傳鑫感嘆。
科技賦能,正讓委員履職從紙上躍然“掌”上。截至目前,廣東通過“數字政協”平臺開展協商議政活動23期,462位政協委員線上回復9000余人次網友留言,12萬余名網友提交提案線索1400余條。
“‘數字政協’已成為委員密切聯系界別群眾的一個重要渠道?!笔≌f十二屆五次會議籌備處副主任、省政協副秘書長伍守榮說。
??促學習
線上線下隨時“充電”
“便利的航空運輸能夠為紅色旅游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我們要著力提高航空運輸服務的保障能力?!薄敖ㄗh把東江縱隊幾個主要的紅色文化遺址申請為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比ツ?2月,一場以廣東革命史為主題的線上講座后,政協委員們在讀書群里暢談收獲與啟發。
這是廣東以互聯網助力學習型政協建設的縮影。去年以來,省政協在“數字政協”平臺上常態化開設“政協悅讀”讀書群,吸納市、縣政協委員加入“群聊”,三級委員共讀好書、共謀良策。圍繞《百年大變局》《國內大循環》等重點書目,讀書群組織多次線上交流研討,引導委員們暢所欲言,隨時隨地分享讀書心得。
一年多來,省政協讀書群共推薦書目100本,集納有效發言7萬余人次,收集讀書體會300余篇,書香政協氛圍濃郁。
“線上讀書讓我在忙碌工作中也能高效學習,在相互的思想碰撞中獲得更多感悟?!笔≌f委員、廣州航海學院港口與航運管理學院院長葛春鳳說。
在定期開展讀書分享活動的同時,廣東還在“數字政協”上線海量學習資源,為委員加強學習提供支撐。比如省立中山圖書館的線上圖書文獻資源被“搬”上平臺,國研網、安邦智庫等專業研究成果也同步鏈接?!案杏X像擁有了一個口袋里的圖書館?!备鸫壶P說。
“政協悅讀”“國是學堂”“主席講壇”、黨史專題講座……豐富的線上學習活動助力打造學習型政協,提高委員履職能力。
“學習型政協的建設也意味著我們要成為學習型委員?!笔≌f委員、廣東省僑界海歸協會會長梁日輝表示,借助平臺開設的學習專欄,自己將加強主動學習,不斷提升做好新時代政協工作的能力。
??忙履職
“云端”參會熱情不減
在香港上環區的辦公樓里,梁日輝最近總在手機屏幕前忙碌?!敖衲晡覀兏薪涷灹?!”“云參會”測試順利結束后,他在港區委員的群聊中發出感嘆。
去年,受疫情影響,部分港澳委員不能抵達現場參會。今年,同樣有部分港澳政協委員將在“云端”參會。借助“數字政協”平臺,省政協為港澳委員全程直播開幕大會和大會發言,發放會議文件材料,幫助委員及時了解會議情況,實現“云端”參會履職。
另一方面,隨著“數字政協”各項功能不斷完善,遠程協商逐步成為常態。近兩年來,省政協共組織開展網絡協商議政活動23期,其中“一委一品”“粵商·省長面對面”等欄目已成為我省網絡議政品牌。
在梁日輝看來,委員們的日常交流同樣意義重大,“每個委員都可以就相關主題發起主題議政群,不限界別、不限行業。每次討論都能夠得到很多新的啟發”。
以“科技之力”助力“基層之治”,省政協為粵東粵西粵北12市85縣(市、區)政協統一配送終端設備。目前,“數字政協”已累計推廣至42個市、縣政協。
此外,圍繞社區治理體系建設、住宅小區適老化改造等切口小、關聯廣的事項,省政協共組織省、市、縣三級政協開展5次遠程協商,以聯動機制為基層治理做出有益探索。
??聚民智
12萬余網友提交提案線索
“群眾的發言對形成提案很有啟發?!比ツ?,郝傳鑫曾兩次做客省政協在“粵省事”平臺上開設的“委員會客室”欄目。
其中一次圍繞企業高價值知識產權的培育工作?!按蠹业挠懻撟屛疫M一步認識到我省高科技企業仍存在高價值專利不多、轉化難等問題?!彼f,今年的提案在一定程度上是受此啟發而形成的。
通過擁抱互聯網走好群眾路線,政協協商才能更接地氣,更好地傾聽民意、服務群眾。目前,“委員會客室”欄目堅持每個工作日安排1—2名委員值班會客,圍繞公共利益和社會熱點話題與網友互動交流,在線宣講政策、釋疑解惑、傾聽民聲、收集民意。
據統計,共有462位委員參加線上會客,回復留言9000余人次,網友點擊70余萬人次。疫情初期,17位醫衛、科技界委員接力會客,委員們結合本職工作和專業特長,宣傳科學防控知識,紓解群眾焦慮,協調解決了湖北籍留粵人員找工難等一批民生問題。
為給群眾提供更加便捷可得的交流空間,省政協還在“粵省事”上開設“提案線索征集”欄目,為各界別群眾表達訴求、提出意見提供了新渠道。
截至目前,共有12萬余名網友在“粵省事”平臺提交提案線索1400余條。省政協提案委經過初審后,已將549條有價值的線索提供委員撰寫提案參考。農村土地確權、閑置舊房改造利用、獨生子女父母養老保障等一批社會關注的問題,被委員整理轉化為提案或社情民意信息,部分典型問題被納入鄉村振興專項民主監督,推動黨委政府不斷改善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