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粵科函智字〔2022〕931號
周琳代表:
《關于支持女性科技人員在科技創新中發揮更大作用的建議》(第1430號)收悉,經綜合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婦聯等單位意見,現答復如下:
近年來,我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貫徹落實國家和省有關政策,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和科技體制改革,為女性科技人才成長進步、施展才華、發揮作用創造良好環境,有力支撐廣東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關于“建立支持女性科技人員發展的工作機制”
我省積極貫徹落實《關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創新中發揮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國科發才〔2021〕172號)和《關于實施科技創新巾幗行動的意見》等文件精神,加強部門協同配合,推動有關政策措施落實,并出臺多項專項政策,為女性科技人才成長營造良好環境。一是2021年省婦聯、省科技廳等8個部門共同研究制定了《廣東省科技創新巾幗行動實施方案》,啟動科技創新巾幗行動,鼓勵支持女科技工作者融入和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健全促進女科技工作者人才發展的政策制度體系,搭建支持女科技工作者科技創新的綜合服務平臺等,為激勵女性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營造良好社會氛圍。二是研究制定出臺《關于減輕科研人員負擔激發創新活力的若干措施》,其中明確提出:建立有利于女性科研人員發展的評價機制,在科研項目和人才項目中,適當放寬女性科研人員申請年齡限制,執行同等條件下女性科研人員優先的資助政策。
二、關于“加強對女性科技人員的科研支持力度”
(一)加大對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引進培養力度。為提升海內外引才聚才水平,加大本土人才培養力度,我省實施海外引才計劃和本土人才培訓計劃等重大人才工程,聚焦重點產業、核心技術,突出高精尖缺,引進和培養一大批包括女性科技人才在內的杰出人才、領軍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為服務國家和我省重大發展戰略提供堅強人才支撐。
(二)面向女性科研人員加大政策傾斜力度。我省即將出臺的《關于減輕科研人員負擔激發創新活力的若干措施》明確提出:在科研項目和人才項目中,適當放寬女性科研人員申請年齡限制,執行同等條件下女性科研人員優先的資助政策。我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基金面上項目,同等條件下優先支持女性科研人員。2019~2021年,省基金面上項目累計已支持女性科研人員1945項,立項經費1.945億元;2019年省基金針對35周歲以下未獲得過省級及以上科研項目支持的青年科研人員,專門設置了青年基金項目,其中,對女性科研人員申請青年基金項目的,年齡放寬至38周歲。2019年以來,青年基金項目共受理女性科技人員申報項目7110項,獲立項支持項目1403項,資助經費1.403億元。此外,擬在省科學技術獎中設立青年科技創新獎,對符合條件、不超過40周歲的青年科研人員給予獎勵,女性青年科研人員不超過42周歲。
(三)優化環境,健全高校女性教師、研究生事業發展機制。長期以來,我省高度重視女性教師隊伍建設,積極落實國家和省關于婦女發展各項政策規劃,充分發揮女性科技人才在創新驅動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在2022年度廣東省普通高??蒲衅脚_和科研項目申報工作中,進一步加強青年科研人員支持力度。支持高校關注女性教師專業發展,制定符合女性教師工作內容和崗位特點的考核評價制度。
三、關于“加大對女性科技人員參與科技創新的激勵力度”
我省積極營造激勵女性科技創新的良好社會氛圍。依托主流媒體和新媒體深入開展女性科技人才宣傳推介,講好女性科技人才敢想敢試、敢為人先的先進事跡,激勵更多女性投身科研、致力創新。今年“三八婦女節”期間表彰的第十二屆南粵巾幗十杰(廣東省三八紅旗手標兵),全部為來自我省各高校、醫院、科研院所、政府部門的女性科技人才,為女性積極參與科技創新營造了良好社會氛圍。2021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有入選我省重大人才工程的女性科技人才有柳娜、徐雪妙等,體現了我省對女性科技人才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其中,柳娜參與的“鼻咽癌綜合診療方案的創立與臨床應用”項目獲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徐雪妙主導的“視覺數據智能分析與理解關鍵技術及其產業化應用”項目獲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今年我省還將開展第十八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和2021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候選人提名工作,提升我省女性科技人員的公眾形象。
四、關于“搭建女性科技創新服務平臺”
我省積極搭建支持女性科技創新的綜合服務平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婦女創新創業云服務平臺,為女性科技人員提供政策精準查詢、線上導師培訓、線下創業基地鏈接等專業化、便利化、智能化創新創業服務。推動成立廣東省女科技工作者聯合會,廣州、深圳、惠州、東莞等市成立了市級女科協組織,搭建女性科技人員交流合作平臺。舉辦2021年粵港澳大灣區女性科技創新大賽,為大灣區9個地市和港澳地區女科技工作者搭建成果展示平臺。發揮廣東省婦女維權與信息服務站和舒心驛站的陣地作用,加強對女性科技人員的心理疏導和健康服務,搭建女性科技人員的關心關愛平臺,支持女性科技創新。
五、關于“培育女性科技人員的后備力量”
(一)著力加強基礎教育女學生的科學興趣培養。加強基礎教育學生的科學興趣培養是基礎教育科學學科教育的重要任務,我省要求各級教育部門學校和科學學科教師在基礎教育課程實施過程中,按照國家課程標準要求認真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在科學學科課堂教學引入新課時,要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采用各種各樣的形式和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后續學習奠定基礎;二是在課堂教學科學探究學習活動過程中,注意發揮學生自主性,激發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開展科學探究活動,保持學生學科學的熱情,提高科學學科教學質量;三是鼓勵學校和學科教師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探究實踐活動,以培養學生的科學學習興趣,擴展學生視野,培養學生觀察、調查、養殖、種植、資料搜集、制作等方面的學習實踐能力,如進行自然觀察、動物觀察、天文觀察、養殖小動物、種花、科技小制作等。
(二)進一步壯大女性科技人才后備隊伍。目前,我省事業單位158萬名在編在崗工作人員中,女性占56.8%。我省高校擁有13萬名專任教師,其中女性占比49.8%。在校碩士研究生14.99萬名,其中女性占比52.1%;在校博士研究生2.53萬名,其中女性占比44.1%;在校理工農醫類研究生11.32萬名,其中女性占比43.2%。我省女性在教育資源獲取方面取得了較大進步,為女性科技人才進一步壯大奠定了基礎。
六、關于“支持孕哺期女性科技人員科研工作”
(一)強化人文關懷,推動女職工權益保護制度落實。我省落實保護婦女相關規定,維護包括女性科技人才在內的婦女平等就業權力。除法律、法規規定禁止女性人事的工種和崗位外,公開招聘崗位嚴禁設置性別限制性條件,保留孕期女性獲聘權力,如婦女因孕期體檢項目,要求各單位保留崗位至分娩結束完成體檢后,再考察公示及聘用,保障婦女合法權益。此外,建立日常監督檢查體系,并為用人單位提供依法用工指導,加強對用人單位依法用工特別是女職工權益保護方面的用工指導。強化用人單位對女職工的人文關懷,鼓勵使用女職工數量較多或占比較高的用人單位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女職工權益勞動保護規章制度,合理安排“四期”女職工勞動時間,為女職工“四期”期間配備衛生室、哺乳室等相關設施,落實產假、哺乳假、父母育兒假、獨生子女護理假等各項休息休假權利。
(二)推動實施“南粵家政”工程,為女性科技人員提供養老育幼等高質量家庭服務。我省堅持市場導向,完善多元化培養體系,構建家政服務人才初中高發展路徑,擴大專業人才供給規模。大規模開展企業職工適崗培訓和以工代訓。2021年全省累計開展培訓38.68萬人次,家政人才供給不斷擴大,整體服務水平不斷提升。以家庭需求為導向,推行“南粵家政+社區服務”便捷模式,把“南粵家政”融入社區服務,政府搭臺、企業運營,在社區建立家政服務站,構建15分鐘家政服務圈,以“便利店”形式把高質量、可信賴的家政服務延伸到居民身邊。省婦聯牽頭開展巾幗家政工作,營造全社會關心尊重家政服務的良好氛圍。組建廣東省巾幗家政服務聯盟,團結全省55個巾幗家政企業共同推進家政標準化建設,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舉辦“最美家政人”故事征集活動和“巾幗家政”職業風采大賽,激勵引領更多婦女在家政領域就業創業?!敖韼郊艺惫ぷ魍ㄟ^解決城市家政養老育兒需求,幫助女性科技人員從繁重家務勞動中解放出來專心事業發展,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成“南粵家政”基層服務站超過500個,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養老、居家、母嬰、醫護等服務,助推解決包括女性科技人才在內的職場人士的后顧之憂。
接下來,我們將牢牢把握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的發展機遇,深入落實國家和省支持女性科技人才發展的各項政策規劃,采取更加積極更加有效的措施,努力營造全社會鼓勵女性科技創新的良好環境,支持女性科技人員在科技創新中發揮更大作用。
專此答復,誠摯感謝您對我們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您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省科技廳
2022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