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粵科函高字〔2022〕901號
何大鋼等代表:
你們提出的關于加大對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發展支持力度的建議收悉。經研究,現將辦理有關情況答復如下: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及對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快落實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緊抓“雙區”建設發展機遇,我省持續優化中小企業創新環境,增強中小企業創新要素供給,著力提升中小企業創新發展能力。2021年,全省累計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5.7萬家,約占全國入庫企業數的五分之一,同比增加53.3%。
一、主要工作措施和成效
(一) 制訂系列政策支持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發展。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制訂《關于進一步促進科技創新的若干政策措施》《廣東省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等文件,著力優化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發展環境,提升中小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增強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發展動能。二是助力企業紓困解困。制訂《廣東省科學技術廳關于強化科技攻關實施科技惠企行動支撐疫情防控的若干措施》,從強化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支持、改進和優化科技管理服務等方面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制訂《關于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強化科技創新服務支撐創業就業的若干措施》,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促創業穩就業增崗位的重要支撐作用,推動各類創新主體實施創業帶動就業。三是強化科技企業研發支持。制訂《關于深入推進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落實的若干措施》,編寫了十大制造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政策指引,引導企業建立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臺賬跟蹤機制,確保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落地落實,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四是突出重點群體支持。制訂《貫徹落實〈科技部辦公廳關于營造更好環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的通知〉的工作方案》,提出通過加強研發支持、加大金融供給、加強創新服務和管理等系列舉措,優化企業創新環境、強化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能力。
(二) 支持中小企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一是支持中小企業參與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2018年以來,在“激光與增材制造”“新一代通信與網絡”等九大領域組織實施了八批重大重點專項,突破一批產業核心關鍵技術。其中,企業牽頭項目占比52.9%,參與項目占比達92.6%。二是加強對科技企業的技術供給。實施廣東企業科技特派員“精準特派”新模式,集聚來自清華、北大、香港理工大學等3000多名企業科技特派員;吸引近2000家企業發布技術需求超1000項,技術需求懸賞金達2億元,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600多項。三是推進產學研深度合作。深化“三部兩院一省”產學研合作機制,支持中小企業參與共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建立華南技術轉移中心等高端樞紐平臺,推動一大批成熟度高的技術成果在企業轉化應用。四是引導高??蒲性核?、省實驗室、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向中小企業開放共享儀器設備,提供開放性技術研發、產業技術支撐、法定資質檢測等科研服務。
(三) 強化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發展人才智力支撐。
一是抓緊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的重大機遇,緊密依托省重大平臺、重大項目、重點產業、重點學科,探索采取“一事一議”、試點單位自主舉薦等新型模式,激發用人單位引人用人積極性,延攬一大批海外高精尖缺人才。二是進一步完善科技特派員選派機制,加強企業科技人才需求對接,創新優化服務模式。加強科技企業人才保障,實施企業家職稱評審直通車制度,落實大灣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
(四) 促進科技金融賦能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發展。
一是鼓勵金融機構增加科技信貸,推動科技、金融、產業的融合,利用金融賦能科技企業創新發展。強化政府基金的引導作用,設立“粵科創投”基金實體,對廣東省創新創業基金進行優化整合,積極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科技成果轉化基金、中科院科技成果轉化母基金等國家級基金。二是積極開展普惠性科技金融工作,推動銀行機構創新科技信貸產品。會同銀行共同建立科技企業“技術流+能力流”專屬評價體系。建立省市聯動科技信貸風險準備金池,鼓勵銀行機構為科技企業提供授信。三是建立全省科技金融服務體系,開展投融資路演近400場(次),開展科技金融相關培訓400多場(次),累計服務科技企業達2萬多家。
(五) 打造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發展管理服務體系。
一是切實加強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的宣傳與培訓。通過納稅人學堂直播、新聞發布會、稅企座談會、媒體、商會、行業協會、工商聯等多種渠道,利用熱點問答、圖解、宣傳手冊、信息推送、短視頻等多種方式開展宣傳工作。二是啟動高企服務團系列惠企暖企活動。聯同地市科技部門組織地市專場活動,進一步加強科技企業政策宣貫,引導符合條件的企業積極申報認定高新技術企業,并為企業提供“一對一”專家咨詢服務、金融路演對接等多元化創新服務。三是開展科技企業線上培訓服務。在疫情防控時期,運用微信公眾號“廣東科技”、“廣東省高新技術企業服務平臺”,推出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認定申報、研發費用歸集等系列線上培訓服務。四是組織企業參加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發動地市科技部門承辦地市分賽區,做好國家、省、市相等關賽事組織實施工作,吸引更多的社會機構參與支持創新創業。
二、下一步工作計劃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1+1+9”工作部署,圍繞加快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持續深入推動中小企業開展科技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重點推進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 加大對中小企業科技創新政策支持力度。
一是制定進一步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的若干措施。推動企業成為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的主體。鼓勵中小企業參與建立資金、人才、成果等創新資源對接機制,推動中小企業提升技術創新能力。二是落實鼓勵企業研發的相關政策。進一步落實好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減免等優惠政策。全面落實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100%政策,鼓勵有條件的地級以上市對評價入庫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增按25%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標準給予獎補。
(二) 加大對中小企業科技創新培育力度。
一是提升孵化載體培育能力。持續優化“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孵化鏈條,夯實中小企業培育載體。支持龍頭企業、大型國有企業、省屬科研機構建立專業孵化器、加速器,培育一批補鏈強鏈民營硬科技中小企業。二是強化考核評價導向作用。將科技企業培育發展等相關指標納入地市創新驅動考核、高新區高質量發展考核、孵化器運營評價。三是提升高新區產業孵化功能。鼓勵高新區聚焦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未來產業,圍繞科技金融、孵化育成、知識產權服務、用地保障等,健全高新區企業創新發展全鏈條服務體系,持續增強產業孵化優勢,加強中小企業培育招引。
(三) 加大對中小企業科技創新人才支撐。
一是支持中小企業培育引進高層次人才。建立多層次人員培訓體系,鼓勵高校和中職學校針對中小企業人才需求設置課程,為中小企業培訓創新管理人才。優化外國人才來華工作許可流程,落實大灣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鼓勵中小企業引進境外高層次人才。二是實施企業科技特派員地市行活動,支持中小企業精準對接高校、科研院所等機構的高層次人才。
(四) 加大對中小企業科技創新金融供給。
一是加大風險投資資本供給。充分發揮國投(廣東)科技成果轉化創業投資基金、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轉化母基金、省創新創業基金的引導作用,支持有條件的地市設立天使投資基金。支持中小企業參加各類創新創業大賽,為參賽獲獎企業對接風險投資,對獲獎項目落地廣東給予支持。二是探索推廣企業創新積分制。構建“技術流+能力流”評價體系,推動更多銀行機構開發面向中小企業的科技信貸產品。鼓勵各市完善科技信貸風險準備金池,加大風險補償資金投入力度。三是加強上市掛牌服務力度。建立科技金融特派員隊伍,依托省市多層級科技金融服務中心體系,打造科技金融服務集聚區,推動全省科技金融服務資源和服務一體化。深化與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合作,加強中小企業上市融資指導。強化廣東股權交易中心服務平臺功能,依托省科技創新專板,推動中小企業與多層次資本市場對接。
專此答復,誠摯感謝你們對我們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省科技廳
2022年6月20日